一、你真的会看《半月谈》《人民日报》吗?

很多同学反映,拿到《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材料,不知道怎么下手去看,或者看完之后过一会细想,半点印象没有,相当于没看。这其实是对此类媒体时政类信息没有吸收好,无法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储备知识,甚至进一步的运用和写作实践中。在这一个过程中,有首要的一点必须要搞清楚,读《半月谈》《人民日报》,到底对申论备考哪里有用,是为什么而读。

二、《半月谈》为代表的媒介所能提供的信息点

阅读《半月谈》《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不同媒介媒体,其所能提供的信息点有三点:

一是你对某类社会热点现象的了解知晓,也即帮助你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当前正在发生、正在热议,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是通过阅读报道和评论等其中的文章,能够获取到官方对待此类热点现象的核心态度,而这个核心态度,就是未来某一天考到你如何看待此类热点时,你所能用到的具备指导性的核心观点。

三是通过阅读,能够遵循文章作者的思维路线,进一步探求其何以提出如此观点。要知道能在此类媒体发表文章的大牛,其思维之严谨缜密,其观点之犀利独到,都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学习到这一思维方法过程,让自己的思维被大牛牵着手走一遭,想想如果自己思考行文,能不能做到大牛的程度,在哪里会有缺漏不足。思而知不足,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三、怎么看有窍门——十步分析法走一遭

既然我们已经将你所能获取的和所应该获取的信息点摆清楚。剩下的自然就是猴子摘桃,享用果实了。然而摘桃子也有技巧,会摘的和不会摘的岂能一同而论。OK,下面进入高能阶段了,做好准备吧。先从理论开始讲:

问题“十要素”的提出

分析任何一个问题,都离不开这十个要点——“是什么”、“多重要”、“如何对待”、“现在怎么了”、“产生的结果”、“原因和总的怎么办”、“细了说怎么办”、“总结”、“展望”和“升华”。

①是什么:定义所讨论问题的实质与内涵;

②多重要:介绍所讨论对象的重要性与意义;

③如何对待:介绍应考人对话题现象的总的观点与评价;

④现在怎么了:介绍所讨论问题现在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⑤产生的结果:承接“怎么了”,从更细的角度对所讨论问题现状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评述,从而引出其后的“原因和总的怎么办。”

⑥原因和总的怎么办:分析所讨论问题产生的总的原因和总的解决办法。原因与总的解决方案是一体两面。出现问题自然要分析原因,有了原因自然有针对解决的总思路;

⑦细了说怎么办:更加细致详细的分析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⑧办完了的总结:对于之前的分析和表述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⑨展望:对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发展形式进行展望,表明自身态度;

⑩升华:对问题的价值进行扩展提升,升华所讨论的话题。

十步分析法

以此问题十要素分析给定材料文章,摘取提炼或者分析总结出其中的关键内容,即为十步分析法。仔细看问题十要素的内容,十项内容综揽了一个问题所应该和所能够包括的方方面面,可以对此问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审视和解读。

我们刚才提到的,应该从《半月谈》文章获取到的信息的三个点,无疑在十要素中全部得到体现。十要素中,前5项就是对待一个现象问题了解所必备的诸内容。只有了解了这几项,才能对该问题了有了细致明确的了解。第3项如何对待,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官方对此问题的核心态度和观点。而十要素全程推进,就是整个的思维路线和整体框架。

四、十步分析法实例分析《半月谈》文章

我这里以《半月谈》2016年第17期《建设健康中国》这篇文章为例,示范下十步分析法如何破解和消化这篇文章核心内容。

 

建设健康中国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健康优先”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集结号。

新的号角吹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观念必将产生积极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口的健康水平,但也带来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瓶颈”问题,包括新型传染性疾病、职业病、亚健康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流行,食品药品安全引发的健康问题,以及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增加等。如果只顾发展而忽略健康,不仅是一种短视行为,也难免为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应该相互促进。搞好经济建设是基础,可以为健康提供物质条件,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为此,习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从发展理念、政策引导、产业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引入健康优先,站在全局的、长远的、整体的角度,用健康的尺度审视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步调,才能真正保住“向好的势头”。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把更多资源投向健康,让公共财政更多地为百姓健康提供保障。

新的号角吹响,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夯实我们的健康根基,必须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我国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健康领域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促进健康领域的整体均衡发展,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强基层、保基本,把服务供给倾向于真正有需求的地方,医疗卫生政策才有可能成为大众红利。

大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与步骤,小到社区公卫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树立“健康优先”发展理念,才能促进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从全民医保体系的构建与调整,到健康服务与健康信息的提供与分享,有“健康优先”做保障,各项制度与政策的执行才不会走偏。而进一步凝聚起改革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推动解决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还需下大力气建立起实现健康公平可及的一系列支撑机制,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健康生活、舌尖安全、环境优化及其他相关健康事务。

新的号角吹响,公众追求健康幸福的愿望有了顶层回应。健康是最重要的民生,除了病有所医,人们在日常保健和长期养生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从加强疾病防控,到关注每个人的全身心健康需求;从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健康,到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要为社会组织参与健康事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为人民群众积极投入个人健康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健康中国,离不开共建共享,无数个体“小幸福”的累积,才能描绘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对于新时期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解决健康相关问题,需要多部门的政策支持,需要步调一致的健康保障意识和行动,而不是任何一方单打独斗。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大健康的高度出发,推动科学决策,改进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而且必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力。

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凝聚着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社会共识,让公民健康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健康优先”理念下推动各项制度革新与技术更迭,努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如今,卫生与健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已大大提升,党和政府初心不改,始终将人民健康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将健康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此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新时期工作方针既有历史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必将引领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迈向新高地。

问题十要素分析

1、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健康优先”的理念,吹响了健康中国建设集结号

2、多重要:没有健康中国,就没有全面小康。关乎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大局

3、怎么对待:要建立起社会共识,让公民健康迈上新台阶,在健康优先理念下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更迭,赢得发展主动权

4、现在怎么了:疾病流行,食药安全问题,疾病增加

5、产生的结果:为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6、总的怎么办: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应该互相促进

7、细了怎么办: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顶层设计回应公众追求健康幸福的愿望。步调一致,群策群力,大健康角度着手

8、总结:凝聚全社会共同理想

9、展望:必将引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高地

10、升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巨大推力。

经过这十个要素刀剑相向,整篇文章已经剖解完毕,剩下的只是食其血肉,消化吸收而已。 到了这里,相信你对如何阅读获取《半月谈》文章时评信息心中有数了吧。

这十个要素只要略微串联,便是一篇完整的申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