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公考报名的集中时间段来了,有很多同学还是搞不懂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什么意思,担心参公与公务员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且听端木老师仔细道来:
什么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什么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大家都知道,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是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了规定,就是《公务员法》。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相关的一切权利义务,所有公务员,都依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照公务员法规定,意思就是同样依照《公务员法》这部法律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公务员法》规定的一切有关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待遇、晋升等,都同样适用。所以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其人员的待遇工资发放,职务的设置和晋升,以及岗位之间的交流,另外本单位与其他公务员单位或者参照管理单位之间的调动交流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可以双向交流调动的。而纯事业编单位的人员,却不能像参公一样与公务员单位双向交流调动。事业编的副科级以上干部虽然可以调任公务员,但困难重重。而参公调到公务员岗位,没有政策上的障碍,是走的转任。有质的不同。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可以划分成两种。一种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另一种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前者,一般是指的工会、团委、妇联、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组织,以及一些如民主党派、政协这样的单位。这些单位里的人员是行政编制。与普通的公务员部门没有任何区别。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与普通公务员部门略有不同,唯一区别就在编制。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如城管、党史、史志、文化执法局,以及诸多单位的参公二级机构等,工作人员仍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而这一点,我相信正是很多同学所纠结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虽然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是事业编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仍属于广义上的公务员序列。只要是通过国考、省考考录的同学,你就是公务员。这个编制并不会如何制约你。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界定你是否是公务员身份,主要的依据是你是否在档案中有“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登记表”这个材料。而只要你是通过国考、省考考入单位的,你考入的即使是参公事业单位,你也会进行公务员登记,并填写这张表格送入档案。这是你公务员身份的证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是参公管理人员,自然可以调任到公务员部门。你的编制随单位而变,只要你从参公事业单位调到公务员单位,你的编制就自动由事业编制转为了行政编制。同样情况,如果你从公务员单位,调任到了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你的编制就会变为事业编制。所以说,你的编制类型是单位决定的,而你的公务员身份,是你考录的时候决定的。两者之间不打架,属于两码事。
参公管理单位能考遴选、选调吗?
参公管理单位,多数是一些职能较少、事务性工作较少的部门。单位不忙,职权不大,上升空间是没有纯公务员单位大的,这一点需要承认。但是它一样提拔竞争小,职数也充分,经常提拔的较早、较快。只是上限相对的低一些。
早几年,由于参公这个事物刚出现,一些省份、地区,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在遴选等考试中,把参公人员,尤其是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排除在外,不允许他们考遴选。实际上就是当时对公务员如何界定还比较模糊。
这几年,这一状况已基本没有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事业编制的那些),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行政编的那些),现在合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在绝大多数地区遴选考试中,已作为和公务员同时出现的报名资格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即使你是事业编制,一样可以考遴选、选调等考试了!
如何确认这一点,你可自行查找本地遴选考试的简章。只要简章中注明的报名资格,是这样写:“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那么,参公事业可以报考,与公务员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你当地的遴选简章中报名资格,是这样写:“公务员”,其后没有括号注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那么你需要电话询问,参公事业是否也有资格报考。如果不能报考,那说明你当地,参公事业与公务员还是有区别的,当地的土政策不符合国家整体趋势,那么你报考参公事业单位,就需要注意这一点。
当然了,即使是这种最坏的情况,也无非是不能考遴选,损失不算大。你的职务、晋升仍是公务员序列。区别仅此而已。
好了,我相信说到这里,参公究竟是怎么回事,已经说清。以后再遇到公务员报名时,同学们心中应该有数,不会有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