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篇章
作者:端木赐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基础设施互联更加紧密,实现粤港澳三地往来“硬联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先导。粤港澳三地毗邻,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为代表的超级工程跨海穿洋,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机场扩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备受瞩目。广深港高铁建成通车,新横琴口岸等正式开通,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以5G网络、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提升了辐射带动能力,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制度机制衔接更加顺畅,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软联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一国两制之下,粤港澳之间有制度差异,但正因差异,而在对接国际市场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大湾区探索多领域合作,推动三地制度、机制和规则的互认、共生、融合与衔接,比如三地司法案件处理,商事纠纷化解,以及“同事同标、湾区通办”,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为港澳居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提供极大便利。大湾区制度、规则衔接的“软联通”,推动制度差异转变成制度优势,不断释放发展红利。
文化交流交往日益频繁,助力粤港澳三地人员“心联通”。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血脉相通。在粤港澳大湾区繁荣背景下,三地文化交流密切,共塑文化遗产游径系统,举办“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穗港双城图片展,粤剧、醒狮等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在各地以不同形式进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支柱产业,大湾区人民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居,有效增进国家认同感,为湾区发展不断凝聚人心和力量。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也更趋密切。无论是从“硬联通”到“软联通”,还是人心的“心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示我们,只要优势互补、协同推动,就一定能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出坚定步伐。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更大力度的举措不断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的明天将会更美,也必将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